中文

English

中疾控与地市疾控联手研究,华大智造助力解析耐药沙门菌传播机制,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

发布时间:2025-01-31   信息来源:骆育维

沙门菌(Salmonella),属于肠杆菌科,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它是导致急性腹泻的第二大原因。目前对于沙门菌的流行情况,虽然在病人、动物和食品中已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但对健康人群中沙门菌的携带和传播情况仍缺乏监测数据。从“同一健康”(One Health)的视角来看,病原体及耐药性在动物、环境与人类之间的传播链中,健康人群中病原体及耐药基因的监测分析和风险评估仍显不足。

中疾控与地市疾控联手研究,华大智造助力解析耐药沙门菌传播机制,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与广西玉林市疾控中心等单位,基于华大智造DNBSEQ测序平台等全流程工具,围绕依托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沙门菌的携带情况展开了流行病学、病原学和基因组学研究。这项研究旨在分析人群沙门菌的携带率、职业感染风险、主要影响因素和耐药性,从而为健康人群(特别是食品从业人员)中病原菌和耐药基因的监测提供新思路,弥补全链条监测的不足。

最近,该研究成果以“健康人群中多重耐药沙门菌的高携带和可能隐匿传播”为题,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该研究从健康人群的角度分析了沙门菌的携带和耐药状况,揭示了沙门菌在健康人群中的高携带率和隐性传播现象。通过群组比较,研究发现食品从业人员是病原菌和抗生素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从动物/食品传播到人群中的高风险群体。研究还表明,类似于腹泻患者的季节性特征,健康人群的沙门菌携带也具有相同的季节性,但携带的血清型顺位明显不同于腹泻患者。经济社会的发展在降低非食品从业者的沙门菌携带率方面有所积极影响,但对频繁接触食品的从业者影响较小,这提示了针对性卫生干预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主导该研究的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与广西玉林市疾控中心之前已搭建了从高通量测序设备、自动化样本制备设备到数据分析管理系统的全过程解决方案,以促进国家与地方疾控的大数据整合。这项研究基于已有的技术平台,完成了沙门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和耐药基因分析等工作。

研究团队在对健康人群沙门菌耐药率的后续研究中,对1,689株耐临床重要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菌(MDR)进行了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大多数菌株携带ARGs,并且相应基因多位于质粒上,表明耐药扩散的高风险。同时,通过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分析,识别出232个聚类簇,且这些聚类分布在多种血清型中,说明健康人群中不同个体携带高度相似的菌株,可能来源于共同暴露的沙门菌污染食物。

食源性致病菌的精准鉴定与耐药监测是“同一健康”框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精准识别食源性致病菌的种类、毒力基因及抗生素耐药性,解析菌株的进化与溯源。目前,华大智造的食源性致病菌全基因组测序产品组合在食品安全领域已形成完善的仪器与应用方案。

作为生命科技领域的核心工具提供商,华大智造在全球范围内独具优势,结合“激发光”、“自发光”与“不发光”的基因测序技术,持续推动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创新。近期,华大智造联合华大序风推出CycloneSEQ纳米孔测序平台,该平台以其长读长、快速测序及便携操作等优点,助力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鉴定与追踪。

在这项研究中,卢昕、罗铭、王梦玉、周哲敏、徐嘉良为共同第一作者,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吴炎农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作者则为共同责任作者。该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健康领域的科学知识,更进一步凸显了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的价值,值得在生物医疗相关研究中广泛应用。